微信掃一掃
時光穿梭,帶你看2015年夏日的沙溝古鎮:
沙溝印象(20150815)
沙溝,興化西北小鎮,自古富庶,乃是周邊鄉鎮經濟交匯中心。它毗鄰高郵、寶應,北望建湖,從鹽都大縱湖北繞斗沙線過三步兩橋不時即到。沙溝自然條件得天獨厚,境內河湖縱橫,土地肥沃,物產豐殷。
沙溝是重要的淡水養殖基地,盛產蓮藕、茨菇、荸薺、魚蝦蟹等淡水產品60多種,年仲春菜花滿垛,盛夏荷花滿塘,金秋遍地金黃,隆冬蘆花漫蕩。是一個聚平川之秀色,匯江河之便利的“魚米之鄉”,有“金沙溝”之稱。
沙溝商賈云集,特殊的地理位置,較大的農貿市場,使得沙溝自古都是商貿重鎮,集鎮商貿更是沙溝的傳統產業,70年代沙溝的商業銷售額曾列原揚州地區鄉鎮第一。
具有濃厚地域色彩和獨特水鄉風情的傳統文藝“板凳龍”是泰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;沙溝的廟會、燈會和石刻、紙扎、制鐵、竹業、衡具等傳統文化產業享有盛譽,境內遺存的古街巷、店鋪、民居、石橋等,都極富歷史神韻,沙溝市政府舊址、蘇中公學舊址、虹橋、益民巷古民居群、魚市口石板街等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沙溝益民巷位于千年古鎮沙溝的后大街,南接鎮區居民區,北臨后河清水碼頭。整條巷子樓房聳立、青磚黛瓦、座座屋脊高翹,門前墻磚浮雕,狹窄幽長、古色古香。益民巷初建于嘉慶20年(1780年),距今已約有200余年。當時名為儒學巷。沙溝姜氏儒學總部在該巷巷底偏東處的北張仙祠內。在北張仙祠西邊十多米,還有一大戶院宅,該院四合頭,大門朝西,整個建筑很有氣派。
該院的主人叫趙鴻儒,是趙氏家族儒家之首,他常帶領趙氏儒派到文廟與姜氏儒派匯文賽詩。
明朝正德9年,沙溝出了個進士,姓萬名云鵬。皇帝賜給他立進士坊,以示紀念。《鹽城縣志》可考。
飲食文化頗具特色,名聞遐邇,享譽大江南北的名菜名點有沙溝魚圓、藕夾子、酥皮春卷、小麻餅、水粉炒雞,并被列入中國維揚菜譜,有“游在東吳杭州,食在廣陵沙溝”之說法。